铜鼓珠子
\n文/袁堂栋
\n666口大大小小的人工水池,像一颗颗碧绿的珍珠,似一粒粒珍贵的宝石,如一块块灵动的翡翠,镶嵌在铜鼓的山山岭岭,浸润着农夫的日子,流淌在汗水里的希望,磨砺成“江南粮仓”的美名,让“铜鼓贡米”翻山越岭,跻身繁华京都,名扬大江南北。
\n铜鼓生产稻米,是长江巫峡江南土地产生的奇迹,是勤劳、奉献、开放、自强的铜鼓人改造自然、征服自然的成功范例。 铜鼓最高的白云山,时不时掩映在轻纱薄雾中,晶莹的露珠,叮咚的山泉,一丝一缕积蓄,一点一滴汇聚,将大山对大江的渴望,谱写成虔诚的祝福,经铜鼓杨家河、磨盘溪,转官渡河,一路欢唱,进入到几十里外幽深秀丽的神女溪。
\n一年一年,铜鼓河默默滋润着两岸的土地,书写着稻香丰年的传奇。但铜鼓河也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,从铜鼓山脚流过,撩拨得人心里痒痒的,却让山上人生活用水成了一种奢望,更不用说灌溉农田。人们将稀罕水的愿望融进了一个又一个地名,有一眼泉水流出的山包,称之为活水包便是明证。
\n好在一场大雨过后,细心的铜鼓人惊喜地发现,山沟沟,土凼凼,那一洼洼、一潭潭雨水,顽强地积蓄在一起,和晨雾夜露一道,奇迹般为树木、庄稼等生灵,默默提供着滋养水分。利用大自然的恩赐,建造人工瑶池,改造生产生活条件,便成为铜鼓人的实践自觉。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中,蓄水的池塘便一口接着一口建了起来,在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逐步建起了六百多口,几乎一平方公里达七口之多,其壮观和功绩,一点儿也不亚于坎儿井、红旗渠、红河与龙脊梯田。引水灌溉渠或明或暗,巧妙地布局在田间地头,水适时汩汩地流向田野,与奔流的河水、涓涓的泉水组合,充当着旱涝保收的守护神,发挥着神奇的功效,为稳定、富庶、繁荣提供了条件,使之变成了巫山山脉里一块不可多得的江南粮仓。
\n是曾家,还是孙家,抑或罗家、鲁家,谁家首先开始建造除建筑以外的另一类生产设施——堰塘,现在已无从考证。 有趣的传说称,罗家建房开挖地基时,流出的水面飘浮着一层油水,主人家认为是吉兆,转建池塘,此地因此以水油为名,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流。
\n站在山头,放眼望去,几乎等高的山坳、平台里,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大大小小的池塘,梅家垭外的鲍田五社螺丝田,千亩土地上二十来口五百方以上的池塘,泛着诱人的绿波,让人赞叹不已。有的山沟,或转弯处,或梯田边,或低洼处,依山随势,高高低低的池塘,像一张张荷叶,似一串串葫芦。
\n池塘边的景象随着四季变换,演绎着不同的风采。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”。春天,如烟似霞的樱桃花,色彩鲜艳的杏子花,粉红烂漫的桃子花,金黄灿烂的油菜花,白里泛青的李子花,争先恐后将美丽的身姿投映在池塘里,镶嵌在池塘边,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乡田园画卷,逗引得鸭子欢快地畅游。随着扑鼻花香飘来的,还有阵阵清脆的情歌。
\n春夏之交,菜荚麦穗变黄的时节,山杏桃李疯长的时节,红衣樱桃露艳的时节,木棰声声里,潺潺流水间,阵阵涟漪旁,捣衣的村姑,将图案丰富、色彩鲜艳的衣被,披挂在随风起伏的菜荚上,晾晒成另一种醉人的风景。
\n整个夏天,绿色成为池塘周边绝对的主宰。在青蛙的鼓鸣中,在知了的呼唤下,那一片片梯田,在农夫的精心侍弄下,由日月倒映的玉镜,变成禾苗疏朗的写意,渲染成绿意浓浓的油画,成长为金黄的田园风光。脊背晒成古铜色的农夫,将身子支撑在锄头上,吧嗒着劲头十足的旱烟,憧憬着丰收的希望。赤身戏水的孩童,拍打起朵朵浪花,倒映的红墙绿瓦随之变幻成不同的风景,将农夫的笑容映衬得灿烂无比。
\n冬天,云雾时不时跑来捉迷藏,房屋、树木似一幅幅剪影,默默地站在池塘边。云雾的色彩,在阳光这个魔术师的调理下,一会儿似流动的蓝绸,一会儿似凝固的紫烟,一会儿似奔涌的白纱。落在树梢、池边的雪花,将透明的池水映衬得更加妩媚。池塘边相逢的娶亲车队,得不到路总管的手势,会让汽笛一直鸣响下去。礼节性的客套后,跃跃欲试的唢呐手便展开了又一轮较量,喜洋洋月月红步步高,八月桂花百鸟朝凤花好月圆,一曲曲,一声声,比曲目,比音准,比技巧,比耐力,比气氛。落败新娘子先将手绢恭送后,对方娶亲队伍仍意犹未尽,挤眉弄眼,不断起哄,要求新娘子唱那带刺激的民歌--“鸭儿客”。面带红晕的新娘开唱后,不少人附和着吼了“鸭儿客的日子好造孽”后,便做好了撤退的准备,当新娘子唱到“雀雀儿硬哒过手捏”时,喝彩声尖叫声鼓掌声喇叭声四起,人们开始了娶亲的又一快乐行程。
\n珍珠般的铜鼓水池呀,你是慈祥的仁者,友谊的使者,快乐的智者。你把跳下山岗的活泼,走过草地的从容,深情地凝聚在一起,铸成了风调雨顺的屏障;你把奔向远方的渴望,跃上云端的浪漫,处子般静藏在心底,眷恋成经久不衰的熟稔。一个个院落,成就为你身边的风景,一个个故事,述说着你演绎的传奇。梁家小伙收割贡稻的骄傲自豪,孙家小姐绣制荷包的娇羞兴奋,曾家少爷攻读诗书的痴狂着迷,聂家青年宣传革命的慷慨激昂,是你牵引出的典型的场景,成为传唱不衰的佳话。
\n不经意间,池塘、院落老了,但勤劳、奉献、开放、自强的铜鼓精神却永远不会老,勤劳的人们总会让池塘焕发出青春的活力。无论时间如何轮回,环境怎样变换,远离人工瑶池的人们,住进高楼大厦的人们,都会将铜鼓“珠子”带来的温馨与传奇,深深地藏在心底,直到永远、永远!
\n股票配资最新消息
中航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